王曼昱把最后一个球狠狠扣在张本美和正手大角的时候,场边计时器刚好跳到27分08秒。这声脆响就像按下了体育馆的静音键,连举着手机直播的大叔都忘了说话——谁也没想到这场中日对决会结束得这么利索。3比0的比分牌亮起来那刻,刘国梁鼓着掌往休息区走,马琳教练的笔记本上早就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符号,仔细看还能发现他紧张时把圆珠笔戳出来的小洞。
要说张本美和这姑娘真是让人捏把汗,才17岁就敢跟世界冠军硬碰硬。她打球那股子狠劲儿,活像饿了三天的东北虎下山逮猎物。反手抽球快得摄像机都追不上,正手突击那角度刁钻得能把对手逼到挡板外边去。第二局打到10比8赛点那会儿,观众席上好几个老球迷直掏速效救心丸,生怕咱们的姑娘顶不住。可你猜怎么着?王曼昱愣是连追四个球翻盘,那场面比电视剧里的逆袭还带劲。
看台上有个戴鸭舌帽的大爷说得实在:“这日本丫头打球像踩着弹簧,咱们曼昱就像块磁铁,任你东窜西跳,最后球都得往她拍子上粘。”这话还真不假,张本美和使出了吃奶的劲儿,什么逆旋转发球、变线突击这些看家本领全招呼上了,可王曼昱就跟能预知未来似的,总能在球落地前半秒钟赶到。有回救球太猛差点摔个跟头,爬起来拍拍裤子接着打,那架势活脱脱像个武林高手在说“再来”。
要说最绝的还是第三局那个神仙球。张本美和刚发了个侧旋短球,王曼昱手腕一抖来了个台内拧拉,球擦着网子过去在对方案子上跳了三跳。场边日本教练急得直跺脚,中国观众席上爆发出炸雷般的叫好声。这球打完,张本美和盯着球拍愣了两秒钟,转头却冲着王曼昱竖大拇指——这场景可比某些电视剧里的对手戏真实多了。
刘国梁赛后跟王曼昱复盘的时候,马琳教练在旁边听得脖子都快伸成长颈鹿了。要不说姜还是老的辣,刘指导拿着矿泉水瓶当球拍比划战术,愣是把专业术语说得跟菜市场讲价似的通俗易懂。有眼尖的球迷发现,王曼昱运动服后背的汗渍画出了个中国地图,可见这场赢得并不像比分显示得那么轻松。
张本美和这姑娘输球没哭反倒笑呵呵的,抱着球迷送的毛绒玩具在场边自拍。要搁以前,日本选手输球早躲更衣室抹眼泪去了。这变化可不止是心态好,听说她每天加练两小时,训练量都快赶上咱们省队小伙子了。有数据说她的相持能力比去年强了不止一星半点,这次跟王曼昱对拉能多扛三四个回合,这进步速度跟坐了火箭似的。
观众散场时,几个老大妈还在讨论比赛细节。“要我说,曼昱赢就赢在会变节奏,你看她有时候突然加力那下,跟炒菜时猛火收汁一个道理。”“可不是嘛,那日本丫头快是快,但总是一个速度,像我家那台老电风扇只会转三档。”这话糙理不糙,专业解说说的“节奏变化”,到了老百姓嘴里就成了生活常识,反倒更好懂了。
这场球给咱们提了个醒,现在的外国选手不再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。就像隔壁张大爷说的:“以前看比赛是看咱们赢几分,现在得看怎么赢的。”王曼昱赛后跟教练组研究了四十多分钟录像,听说重点标注了张本美和七个新练的落点。马琳教练那个笔记本,估计得用铁皮加固才能扛住这么高强度的记录。
要说最逗的还是观众席上的花絮。有个穿红衣服的大哥,每次王曼昱得分他就站起来跳“海草舞”,后来被保安劝了三次才老实坐着加油。还有个抱着婴儿来看球的宝妈,小娃娃哭闹的时候,旁边的大叔们集体做鬼脸哄孩子,这团结劲儿跟场上运动员有一拼。
这场比赛虽然赢了,但明眼人都看出门道了。现在的乒乓球早不是靠蛮力就能赢的年代,得比脑子转得快,比战术变得勤。就像小区里下棋的老王头说的:“过去咱们是铁板一块,现在得学会七十二变。”这话说得在理,你看王曼昱这次用的那些套路,什么假动作晃肩、突然变直线,活脱脱把乒乓球打成了心理战。
散场时看见张本美和跟粉丝合影,笑得那叫一个灿烂。要不说现在年轻人心态好,输了球还能乐呵呵研究对手。有球迷拍到她在看台上用手机录王曼昱的领奖过程,这学习精神,跟咱们当年偷师老瓦那会儿有得一拼。要照这个势头发展,巴黎奥运会可有好戏看了。
回家路上听见两个中学生聊天:“王曼昱打球像开了挂,张本美和像充了会员。”这话把我逗得差点撞路灯杆子上。现在的孩子比喻真是绝,仔细想想还挺形象——一个稳如系统自带外挂,一个猛如氪金玩家,这场对决可不就是现实版的巅峰对决么?
说来也怪,这场球明明3比0,看得比某些打满七局的还过瘾。可能就像吃重庆火锅,虽然知道最后肯定是红汤赢,但涮菜的过程那叫一个刺激。各位看官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要是您也看了这场比赛,欢迎来聊聊哪个球最让您心跳加速。顺便猜猜,下次中日对决会是啥剧本?我赌五毛钱,下回张本美和准得憋个大招出来!